在为自己的 Rime 输入法的词库进行修订时,发现了很多以前不曾了解的汉字规范。
从修订记录里翻出了一些,算是自己的吐槽吧。。。
模棱两可
「滴里耷拉、滴里搭拉、滴哩答拉」→「嘀哩嗒啦」,「啰哩啰唆」→「啰里啰唆」,「劈哩叭啦」→「噼里叭啦」,「嘁哩喀喳」→ 「嘁里咔嚓」。。。
为什么上面这些除了「里」都是口字旁,却不用同样是口字旁的「哩」呢?
「暗淡」「黯淡」。
「呆会」「待会」,表「停留」时,《现汉》未作推荐但有一个「待dāi」的一声读音专门用于这个意思,《现规》推荐使用「呆」。
「标识zhi」「标志」,「标识zhi」一直是「标志」的异形词,但《现汉》6、7 开始有了「标识shi」,《现规》直接推荐使用「标志」。
「勾拳」「钩拳」,Hook 本就是钩子的意思,我站「钩拳」。
「抗不住、抗得住」「扛不住、扛得住」。
「嚎叫」「号叫」「嗥叫」。
「定亲」是「定」,「订婚」是「订」。
各种「词」与各种「辞」。
「贻 X」与「遗 X」。
「杆」与「竿」。
「得意洋洋/洋洋得意」「得意扬扬/扬扬得意」。
「发愤图强」「奋发图强」。
「鱼钩」「渔竿」「钓鱼竿」。
「嘁嘁嚓嚓」→「嘁嘁喳喳」,「嘁哩咔喳」→「嘁里咔嚓」,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 cha。。。
「下功夫」「费工夫」。
「悲催」「悲摧」。
「备受」「倍受」。
「比划」「比画」。
「西瓜子」「西瓜籽」。
「鄙人」「敝人」。
「闭塞」「蔽塞」。
「侧足」「厕足」。
「蛊惑」「鼓惑」。
「闺中密友」的「闺密」与「闺蜜」。
「激凸」「激突」。
「叫作」「叫做」。
「做出」「作出」,以及各种「做 X」和「作 X」。
「绝不」「决不」。
「谩骂」「漫骂」。
「避邪」「辟邪」。
「泄气」「懈气」。
「佚/轶/逸」+「名/事」。。。
「蒸气」「蒸汽 = 水蒸气」。
「属望」「瞩望」。
「启航」「起航」。
「乐呵」「乐呵呵」「乐乐和和」。
「当啷」与「郎当」。
「作何」「做何」。
「订做」「定做」。
「订制」「定制」。
「实验」「试验」。
「畜生」「牲畜」。
「无名火」「无明火」。
「去除」「祛除」「驱除」。
过于细致的拆分
很多字词没有作为异形词,而是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意思,或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下。
校对网还看到一个 校对疑难问题分享搜集。
细致的 cha:「道路分岔」「树木分杈」「头发分叉」「河流分汊」,还有个「裤裆开衩」。😅
「群山曼延」「杂草蔓延」「洪水漫延」。
「声音/水势洪大」「规模宏大」。
「作客」「做客」。
「用作」「用做」。
「年青」「年轻」。
「莫名其妙」「莫明其妙」居然不是异形词,而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,有细微的差别。
「谐调」「协调」,「协调」包含「谐调」,但多一个「使配合得当」的意思。
「嘀嗒」「滴答」,「嘀嗒」和喇叭钟表等相关,「滴答」和雨滴相关。
「淤斑」「瘀斑」、「淤血、瘀血」,前者表血液凝滞,接近西医;后者一般用于中医。
「赢利」「盈利」「营利」。
各种 meng long,日光不明用「曚昽」,月光不明用「朦胧」,目光和其余的都是「蒙眬」。
「含意」「含义」,「含义」表字词句具体的意义;「含意」表言语行为事件含有的意思(隐含的深意或言外之意)。
「片段」「片断」,前者表完整段落,后者表零碎段落。
「纯朴」「淳朴」,意思基本一致。
「泄露」「泄漏」,一般来说是「泄露秘密」和「泄漏原油」,但《现汉》里「泄露」下面写了一个「同泄漏」,「泄漏」下面写一个「同泄露」,《现规》甚至还弄了一个「泄漏消息」的例句。
「蕴含」「蕴涵」,前者是常用的,后者多用于一些学术上的。
「查/察看」「检查/察」「考查/察」「审查/察」。
「腆着胸脯」「觍着脸」是不同的 tian。
「辨证」「辩证」。
「传授」「传受」。
「画外音」「话外音」。
「见谅」「鉴谅」。
「交代」「交待」。
「宽洪」「宽宏」。
「联合」「连合」,「连合」居然不是异形词。
「弥蒙」「迷蒙」。
「起程」「启程」,《现汉》几个版本折腾两遍后,又全都收录了。
「善于」「擅于」。
「受让」「授让」。
「萦绕」「潆绕」。
「执掌」「职掌」。
「受命」「授命」。
「农田龟jun裂」与「皮肤皲jun裂」。
「撅屁股」与「噘嘴」。
「报料」「爆料」。
「抚养」「扶养」。
「急须」「急需」「亟须」「亟需」。。。
「神志」「神智」。
「肤浅」「浮浅」。
词典的问题
「嘀里嘟噜」「滴里嘟噜」,《现规》说不宜写作「滴里嘟噜」,《现汉》则都收录了,并且表示的意思不一样。
「不惟」「不唯」,《现汉》收录的是「不惟」,但怎么想也应该是「唯」,「唯」才有「但、仅、只是」的意思。
《现汉》推荐「钩心斗角」,《现规》推荐「勾心斗角」。
「蓬门荜户」「蓬门筚户」《现汉》推荐「荜」,《现规》推荐「荜」,按字义来看,「荜」是植物,「筚」是用植物做的东西,应该用「筚」比较合适。
《现汉》推荐「比画」,《现规》推荐「比划」。
「鱼钩」「渔钩」,早期《现汉》《现规》都推荐「渔钩」,后来《现汉》推荐「鱼钩」;虽然《现规》的推荐是「鱼钩→渔钩」,但是它还推荐了「渔汛→鱼汛」,好乱。
「德行」「德性」,表骂人时,《现汉》推荐「德行」,《现规》推荐「德性」。
《现汉》推荐「蹚浑水」,《现规》推荐《趟浑水》,《现规》直接将「蹚」作为「趟」的异形词,而《现汉》对「趟(一声)」的解释是「旧同蹚」。
《现汉》将「高招儿、高着儿」「绝招儿、绝着儿」「妙招儿、妙着儿」按照是否下棋作为区分,但对「昏招儿、昏着儿」却按异形词进行处理。
《现汉》推荐了「瓷器」与「磁漆」,两个 ci 并不统一。
「繁琐」「烦琐」,现在《现汉》首选「烦琐」了,感觉「繁琐」用的更多。
《现汉》推荐「榴梿」,没有遵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「榴莲」。
《现汉》对「旋涡」「漩涡」来回折腾,一会这个是异形词,一会那个是异形词。
《现汉》前几版及《现规》推荐「称钱」,《现汉》现在推荐「趁钱」。
《现汉》推荐「轧马路」,《现规》推荐「压马路」。
「财礼」的词典解释就是「彩礼」,那为何不划为异形词呢?
专业术语的用字选择
「桔子」是「橘子」的俗写,但「橘斑幅尺蛾」根本搜不到什么,只能用「桔斑幅尺蛾」,在很多食物中也使用了「桔」。
很多计算机的书籍、论文仍在用「标识符」,应该用「标志符」。
到底是「安纽夜蛾」还是「安钮夜蛾」呢。
「桑葚」「桑椹」混用的情况极多。
历史包袱
「做戏」「逢场作戏」的「做/作」。
「褴褛」「筚路蓝缕」的「褴/蓝」与「褛/缕」。
「反照」「回光返照」的「反/返」,另外《现汉》推荐的是「反照」,《现规》推荐的是「返照」。
「屏除、屏弃、屏绝」「摒除、摒弃、摒绝」,「象/像」做了细致的区分,但「屏/摒」没有做。
「伶仃洋」「零丁洋里叹零丁」。
「丰都」「酆都鬼城」。
「二心」「忠贞不贰」。
「拾遗补阙」「补缺」。
「飞语」「流言蜚语」。
「句践」→「勾践」,但是「高句丽」仍然在用「句」。
特殊的读音
极度坑爹的读音。
「杉shan树」的木头不叫「杉shan木」,叫「杉sha木」。 (╯°Д°)╯︵ ┻━┻
「栅shan极」的字典解释是:「一种栅zha状电极」 (╯°Д°)╯︵ ┻━┻
「溃hui脓」的字典解释是:「伤口溃kui烂」 (╯°Д°)╯︵ ┻━┻
「雀qiao子」的字典解释是:「雀que斑」 (╯°Д°)╯︵ ┻━┻
「疟yao子」的字典解释是:「疟nue疾」 (╯°Д°)╯︵ ┻━┻
「荨qian麻」「荨xun麻疹」,这个应该是误读过多的影响。
几乎只在某一固定词语或中使用的读音,多数为地名,不太了解这种读音是怎么产生的,为什么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被其他常用读音给替换掉。
「豸zhi」的「冠豸zhai山」。
「咀ju」的「尖沙咀zui」。
「厦sha」的「厦xia门」。
「柞zuo」的「柞zha水」。
「栎li」的「栎yue阳」。
「栟bing」的「栟ben茶」。
「棱leng」的「穆棱ling」。
「泌mi」的「泌bi阳」。
「桧gui」唯独在人名里念「hui」,「秦桧hui」。
「絜xie」唯独在人名里念「jie」,应该是简化时的附带问题。
「殖zhi」的「骨殖shi」。
「氏shi」的「阏氏zhi」。
「泷long」的「泷shuang水」。
「洞dong」的「洪洞tong」。
「浚jun」的「浚xun县」。
「浰li」的「洴浰lian」。
「牟mou」的「牟mu平、中牟mu」。
「番fan」的「番pan禺」。
「磅bang」的「磅pang礴」。
「筠yun」的「筠jun连」。
「绿lv」的「绿lu林、鸭绿lu江」。
「缩suo」的「缩su砂密」。
「荠ji」的「荸荠qi」。
「荥xing阳」「荥ying经」两个地名,两个都音,且这个字基本上只在这两个地名中使用。
「莞wan」的「东莞guan」。
「迫po」的「迫pai击炮」。
「铅qian」的「铅yan山」。
「阿e房pang宫」。
「育yu」的「杭育yo」。
前面的读音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,但是下面这些外来的音译也用了一个很生僻的发音,感觉莫名其妙。
「哪ne吒」。
佛教用语「南na无mo」。
「戛jia/ga」发 ga 音时,只用于「戛ga纳」,那为什么不用一个本来就发 ga 音的字呢?
「秘mi/bi」发 bi 音时,只用于「秘bi鲁」,那为什么不用一个本来就发 bi 音的字呢?为什么而且 Peru 的发音类似 po 而不是 bi。
「派pai/pa」发 pa 音时,只用于「派司」,表示 pass 😅😅😅
「呗bei」的「梵呗fan bai」。
字典与日常常用的不太一样
「别介jie」(天津话的「别这样啊」),字典正字是「别价jie」。
「干嘛má」(干啥),字典正字是「干吗má」。
「瞅你咋地di」,字典正字是「咋的di」。
音译用字的混乱
「傅立叶」「傅里叶」。
「菲利浦」「飞利浦」「菲利普」。
「笛卡儿」「笛卡尔」。
「喜玛拉雅」「喜马拉雅」。
「碧昂斯」「碧昂丝」。
「汉摩拉比、汉漠拉比、汉漠拉比、汉莫拉比」「汉谟拉比」。
「札」与「扎」的混用。
「诺亚方舟」「挪亚方舟」。
「克里Kerry」「克利Klee」。
「克利斯Klis」「克里斯Chris」「克莉丝Chris」「克丽丝Kris」。。。
「峇株巴辖」这种译名更扯淡,「峇厘岛」已经改译为「巴厘岛」了,这译名居然弄了两个不同的 ba。
「恺撒」与「凯撒」。
还有一大堆这种混用的音译字:
爱、艾、埃
里、力、立、利、丽
思、丝、司、斯
亚、娅
哥、歌、戈、格
尼、妮
帝、迪、蒂、狄
儿、尔
伯、勃、博
简繁或地区的一些不同
表示打招呼或惊诧时的语气词,繁体有个「誒」,但《现汉》《现规》《通用汉字规范表》都没有收录「诶」,大陆用的是「欸」。
「蕃茄」「番茄」,其他使用汉语的地区基本都是「蕃」,中国大陆是「番」。
简化字没有简化「噹 → 𪠽」,这个拟声词还是很常用的,字典中是以「当」代替的。
简化字没有简化「襬 → 䙓」,而是使用了「摆」,「衣摆、裙摆」。
热门但错误的商用
「比萨」「匹萨」「披萨」,「比萨」是正确的,但 pizza 发音明明是 pi,很多商家都在用后两个。
「拉钩」是正确用字,但「拉勾网」用的是「勾」。
表汽车喇叭时用「嘀嘀」,但「滴滴打车」是「滴」。